生物耐药性破解|沈阳药科大学刘洪卓/王永军教授团队开发新型脂质-雷帕霉素纳米疫苗实现长效治疗-自主发布-资讯-生物在线

生物耐药性破解|沈阳药科大学刘洪卓/王永军教授团队开发新型脂质-雷帕霉素纳米疫苗实现长效治疗

作者:山东维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5-04-27T00:00 (访问量:1508)

重复使用生物制剂后产生的抗药抗体(ADAs)是导致生物疗法出现耐药性的主要原因,尤其是在酶替代疗法和腺相关病毒(AAV)基因疗法中。ADAs会导致药物清除加快、疗效降低和不良反应,几乎影响所有生物药物,现有应对策略效果不佳,雷帕霉素虽可调节免疫,但传统使用方式存在问题。近期,沈阳药科大学刘洪卓/王永军教授团队在ACS Nano(IF 15.8)上发表了题为“Lipid-Rapamycin Nanovaccines Overcome the Antidrug Antibody Barrier in Biologic Therapies”的文章,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脂质-雷帕霉素(Rapa)的纳米疫苗,可恢复对生物制剂的免疫耐受,克服ADAs带来的挑战,为解决生物疗法的耐药问题提供了新途径。

·  维真助力 - AAV ·

基因信息

Luciferase:荧光素酶;GFP:绿色荧光蛋白;

SEAP:分泌型胚胎碱性磷酸酶

实验动物

雄性C57BL/6小鼠

病毒产品

AAV8-CMV-luciferase;AAV8-CAG-GFP;AAV8-CMV-SEAP

注射剂量

4 × 1012 vg/kg

注射方式

静脉注射

注射AAV8-luc后小鼠荧光素酶表达的荧光图像

注射AAV8-GFP后小鼠肝脏GFP表达的荧光图像

01研究结果

1. 纳米疫苗的设计与合成

研究人员设计了两类脂质-雷帕霉素(Rapa)结合物,分别通过可裂解和不可裂解的连接子将脂质部分连接到雷帕霉素的42-羟基位置。将含有溶解在甲醇或乙醇中的脂质Rapa的有机相加入蒸馏水中,在DSPE-PEG2000的帮助下自发形成纳米颗粒(NPs)。随后通过蒸发去除有机溶剂,产生脂质Rapa纳米颗粒(LRNPs)。研究人员进一步证明了NP对有效耐受的必要性。实验表明,LRNPs能够显著降低抗药抗体的产生,在小鼠模型中,LRNPs与KLH联合使用后,小鼠体内的KLH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水平显著降低。此外,LRNPs还能够在多次挑战后维持低水平的抗体反应,表明其能够诱导长期的免疫耐受。

图1. LRNPs与游离抗原联合预防性给药可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

2. LRNPs联合治疗增加AAV8载体转基因表达

为了确定LRNPs是否可以阻断抗衣壳抗体的产生并提高AAV8载体在体内的转基因效率,研究人员在有或没有LRNPs的情况下在小鼠中静脉注射表达荧光素酶的AAV8。发光成像显示,与单独用AAV8-luc治疗的小鼠相比,在给药后3周和4周,与LRNP联合治疗的小鼠肝脏区域的萤光素酶信号明显更高,且转基因表达持续时间更长,并再次利用AAV8-GFP验证了这一结果。表明与LRNP联合治疗可减少意外的免疫反应,并在再次给药后提高AAV基因治疗的疗效。

图2. LRNP共处理增加AAV8载体转基因表达

3. 纳米疫苗的优化与改进

研究人员进一步优化了LRNPs的设计,发现使用甘露糖修饰的LRNPs(MLRNPs)是缓解免疫反应的较优选择,适用于真实生物制剂的进一步挑战。研究发现MLRNPs增强了肝APCs的耐受性,并诱导了更多的免疫调节性DN T细胞。MLRNPs在肝脏APCs中的摄取增加,进一步增强了其对生物制剂的免疫耐受效果。

图3. MLRNPs提高了聚乙二醇化尿酸酶治疗的长期有效性

4. MLRNPs使AAV8载体重新给药成为可能

为了确定甘露糖修饰的纳米疫苗是否能够成功地重新给药AAV,研究人员首先将AAV8-Luc注射到小鼠体内,3周后将AAV8-SEAP注射到相同的动物体内。在单次注射AAV后,单独治疗的AAV组的所有小鼠在第7天都产生了衣壳特异性IgM。虽然未修饰的纳米疫苗治疗产生了IgM,但与单独的AAV治疗相比,增加的幅度显著降低。在MLRNP组中,在八只小鼠中只有四只检测到抗包膜IgM,表明降低了不必要的免疫反应发生率。在AAV8-SEAP给药后,观察到IgM的AUC增加。然而,接受纳米疫苗的小鼠IgM量明显减少,特别是在MLRNP组中。进一步研究发现纳米疫苗和AAV8共给药后,几乎检测不到抗体水平,这是由于肝脏中的APCs诱导耐受,然后是免疫调节DN T细胞和Tregs阻断B细胞活化,但该策略在较长时间和较高剂量AAV治疗下的转基因效率仍有待阐明。

图4. MLRNPs使AAV8载体重新给药

02总结

这项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基于脂质-雷帕霉素的纳米疫苗,能够有效克服生物疗法中的抗药抗体屏障。通过诱导免疫耐受,这种纳米疫苗不仅能够延长生物制剂的疗效,还为AAV基因疗法的重复给药提供了可能。未来,这种纳米疫苗有望在酶替代疗法和基因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,为患者带来更持久的治疗效果。

山东维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商家主页

地 址: 高新区港源四路416号

联系人: 展经理

电 话: 400-077-2566

传 真: 0531-88896821

Email:market@wzbio.cn

相关咨询

生物耐药性破解|沈阳药科大学刘洪卓/王永军教授团队开发新型脂质-雷帕霉素纳米疫苗实现长效治疗 (2025-04-27T00:00 浏览数:1508)

Nature子刊|山大齐鲁医院张澄、张猛教授联合山大基础医学院高成江教授揭示RNF128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关键角色 (2025-04-21T00:00 浏览数:4258)

IF 18.9|清华大学王一国等团队揭示新型降糖激素Feimin调节葡萄糖稳态的机制 (2025-04-14T00:00 浏览数:4692)

IF 14.7|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胡承、张燚团队揭示POMC神经元Fam172a在能量平衡中的调控机制 (2025-04-07T00:00 浏览数:6819)

IF28.1|复旦大学李晋/黄河/郑琰研究团队揭示NTS-NTSR2信号调控食物摄入的作用机制 (2025-03-31T00:00 浏览数:6091)

Nature子刊|胡盛寿院士、周冰莹教授团队发现SERPINA3K乳酸化可防止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(2025-03-24T00:00 浏览数:8339)

IF 26.8|陈孝平院士、张必翔教授和张学武教授团队揭示TGM2介导的组蛋白血清素化推动肝癌进展机制(AAV8感染肝脏) (2025-03-17T00:00 浏览数:12082)

饶毅教授团队开发新型基因编码精氨酸传感器,可实时监测细胞精氨酸浓度的创新工具! (2025-03-10T00:00 浏览数:12166)

IF 40.8|海军军医大学于益芝/徐胜/邹最教授团队揭示中性粒细胞来源衣康酸促进病毒感染新机制(AAV感染肺部,气管内注射)) (2025-03-04T00:00 浏览数:12512)

Cell子刊:张弩/刘雪松/张茂雷团队发现胶质母细胞瘤免疫治疗新靶点! (2025-02-25T00:00 浏览数:12263)

ADVERTISEMENT